科目代码 | 科目名称 | 考试内容范围 |
101 | 思想政治理论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199 | 管理类综合能力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201 | 英语(一)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202 | 俄语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203 | 日语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204 | 英语(二)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211 | 翻译硕士(英语) | 考察学生的英语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
212 | 翻译硕士(俄语) | 考察学生的俄语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
213 | 翻译硕士(日语) | 考察学生的日语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
240 | 第二外语(法、德) | 考察语言基础综合能力,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等。主要采用汉语命题,以法语或德语作答。 |
301 | 数学(一)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302 | 数学(二)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303 | 数学(三)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306 |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307 |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311 | 教育学专业基础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313 | 历史学专业基础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331 | 社会工作原理 | 参照教育部公布的《全国MSW考试指导范围》。 |
334 |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 参照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考试大纲。 |
336 | 艺术基础 | 考试范围以《艺术学基础知识》为基础,包含其中涉及的美术理论知识、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美术批评与鉴赏、名家名作及风格流派、音乐理论知识、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世界音乐、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基础概念、设计领域分类知识、中外设计史等内容。 |
338 | 生物化学 | 该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及最新研究进展。 |
346 | 体育综合 | 1、《运动训练学》(第二版),田麦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运动训练学导言;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下);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 2、《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郝选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绪论;肌肉活动;能量代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内分泌调节;免疫与运动;血液与运动;呼吸与运动;血液循环与运动;消化、吸收与排泄;身体素质;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运动技能的形成;年龄、性别与运动;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环境与运动。 3、《学校体育学》(第三版),潘绍伟、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体育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 |
349 | 药学综合 | 有机化学(100分),生物化学(200分)。 |
353 | 卫生综合 | 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每部分150分,共300分)。 |
354 | 汉语基础 | 参照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大纲。 |
355 | 建筑学基础 | 涵盖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物理等相关基础知识。 |
368 | 翻译基础(综合) | 考察中译外能力和基本功,主要采用汉语命题,以报考语种作答。 |
396 | 经济类综合能力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397 |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具体见最新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大纲》《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 |
398 |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非法学)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具体见最新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大纲》《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 |
408 |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 |
431 | 金融学综合 | 参照教育部相关教指委公布的考试大纲。 |
432 | 统计学 | 参照教育部相关教指委公布的考试大纲。 |
433 | 税务专业基础 | 参照教育部相关教指委公布的考试大纲。 |
434 |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 参照教育部相关教指委公布的考试大纲。 |
435 | 保险专业基础 | 参照教育部相关教指委公布的考试大纲。 |
436 | 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 参照教育部相关教指委公布的考试大纲。 |
437 | 社会工作实务 | 参照教育部公布的《全国MSW考试指导范围》。 |
440 |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新闻传播实务、广告公关实务。 |
445 |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 参照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大纲。 |
448 |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 考察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和辨别力。 |
497 | 法律硕士综合(法学)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具体见最新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大纲》《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 |
498 | 法律硕士综合(非法学) | 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参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考试大纲,具体见最新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大纲》《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 |
612 | 中外美术史 | 该科目考试内容为中外美术史中的相关内容。其中外国美术史主要是以欧洲美术史为主。命题形式中有如下几项内容:名词解释、问答题和论述题。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中外美术史中的代表性人物,代表性作品和代表性事件。中国美术史的考试内容范围是从中国原始美术到清代美术的美术史知识,不涉及民国及新中国美术中的相关内容。外国美术史的考试内容范围是从欧洲原始美术到西方现代派艺术期间的美术史知识,具体知识会涉及到两河流域及埃及、西欧、南欧、北欧、东欧的美术史史实。 |
614 | 中外音乐史 | 该科目内容包含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两部分内容。 |
616 | 数学分析 | (一)极限与连续(数列、函数,包含多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理论和方法); (二)导数与积分(包括一元和多元函数的微分学,累次积分、多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反常积分,场论); (三)级数(包括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和FOURIER级数的理论和方法)。 |
617 | 无机化学 | 化学原理与无机元素化学。 |
619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机合成。 |
621 | 量子力学 | 波函数的条件及其物理意义,薛定谔(Schrödinger)方程,态叠加原理;一维定解问题,定态与散射态,一维谐振子的能级与波函数;厄米(Hermite)算符、幺正算符、角动量算符的性质,算符的运算,测不准关系,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值问题;守恒量及其与对称性的关联,位力(virial)定理,全同粒子体系的交换对称性;中心力场,氢原子的能级与波函数;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表象理论,狄拉克(Dirac)符号;电子的自旋,泡利(Pauli)矩阵,纠缠态和贝尔(Bell)基,角动量的耦合理论;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定态微扰论(包括简并态微扰论与非简并态微扰论)、含时微扰论,电偶极跃迁下的跃迁选择定则。 |
622 | 戏剧影视基础 | 外国戏剧史、中国话剧史、中国戏曲史、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史等五门课程的基础知识。 |
635 | 考古学通论 | ①考古学基本理念、方法; ②中国考古学(旧石器—宋元明)六大段考古的基本发现、时空框架、学术意义; ③中国百年考古重大发现; ④东南地区考古的重要发现与基本时空脉络。 |
636 | 城市规划原理 | 中外城市发展建设简史,城镇化,城市规划思想史,我国现行城乡规划体制,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和内容,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基础理论和方法,城市市政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城乡住区规划基础理论和方法,城市保护更新相关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管理和实施的工作内容。 |
638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
644 | 检验综合 | 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每部分100分,共计300分)。 |
645 | 基础医学综合 | 生理学:各器官和系统活动的规律、细胞分子机制、调节机制和影响因素;各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机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应答反应。 生物化学:人体内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与调节等基本内容及其临床意义;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生物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 |
649 | 生态学 | 含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
650 | 中国税法学 | 中国税法基础理论;所得税法;流转税法;财产税法;税收征管法。 |
701 | 语言文学基础 |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六门课程的基础知识。 |
702 | 哲学基础理论 | 包括哲学(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 |
704 | 人类学通论 | 考试内容涉及民族学与人类学各专业方向,包括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等,水平相当于人类学与民族学专业本科程度。 |
705 | 法理学和宪法学 | 法理学:一、法理学导论;二、法理学基本概念;三、法的起源和发展;四、法的运行;五、法的价值;六、法治与法治中国。 宪法学:宪法基础理论;宪法原则;基本权利;国家机构的基本原理;宪法实施和监督。 |
706 |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 政治学基本概念;西方政治学基础理论;政治现象分析;公共管理基本概念;公共管理前沿理论与分支领域;公共管理现象分析。 |
707 | 社会学原理 | 社会学基本概念;社会学理论;社会学主要分支学科;主要社会问题。 |
708 | 写作与英汉互译 | 考察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内容详实、表达流畅,无明显语法用词错误)、英译汉与汉译英的基本功。 |
711 | 区域国别理论与方法 | 考察学科基础,世界史、世界经济以及国际关系这三门学科的理论基础与方法,部分考题三选一进行作答。 |
713 | 专业基础 | 考察外语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其综合运用能力,主要采用汉语命题,以报考语种作答,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翻译和写作等。 |
747 | 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学综合 | 考察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方法与最新学术进展。 |
799 | 知识产权专业基础 | 法理学,民法学,知识产权法。 |
801 | 文物学基础 | 考察文物与考古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文物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最新学术进展;不同材质文物的代表性发现与学术背景、学术意义。 |
802 | 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 | 文学理论与美学等两门课的基本知识。 |
803 | 中西哲学史 | 包括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 |
805 | 民族学通论 | 考试内容涉及民族学与人类学各专业方向,包括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等,水平相当于人类学与民族学专业本科程度。 |
806 | 宏、微观经济学 | 微观部分: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消费者、生产者与竞争性市场;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要素市场;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信息、市场失灵与政府政策。 宏观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变量;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808 | 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 | 管理学:第一部分 管理者,组织和环境;第二部分 管理思想史;第三部分 计划与决策;第四部分 组织工作的过程;第五部分 领导过程;第六部分 控制过程。 管理经济学:1.范围:微观经济学相关概念;供给与需求理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完全竞争与非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博弈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2.内容:在规定范围内的所有概念、性质、论述、计算、案例分析及例题和习题。 |
809 | 运筹学 | 1.范围:运筹学概论;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线性目标规划;整数线性规划(除割平面法外);网络计划;存储论;单目标决策。 2.内容:在规定范围内的所有概念、性质、定理、算法、应用举例及例题和习题。 |
810 | 民法学和刑法学 | 民法学:民法总论、物权法、合同法(含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侵权责任法。 刑法学:中国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 |
811 | 现代政治思想(中、西) | 中国近现代主要政治思潮及其流变与冲突,主要政治思想流派与其代表人物;现代西方各种政治思潮,以及各政治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核心理论。 |
812 | 政策科学与统计学 | 含政策分析框架、政策问答题界定、政策方案选择与比较、政策执行、监督与评估、政策变迁等政策分析理论、方法与技术;统计学基础知识、数据分析基本方法、统计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等。 |
813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 研究设计、抽样、社会测量、访问法、观察法、文献法、统计分析(包括相关、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因子分析等)。 |
814 | 阅读及英美文学、语言学基础 | 考察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考察学生的英美文学和语言学方面的常识积累。 |
816 | 综合俄语 | 俄罗斯历史、地理、政治、文学、艺术等综合知识。 |
819 | 和声与音乐作品分析 | 和声分析——自然音体系,转调,离调,重属与副属和弦、一级关系转调;四部和声写作:从自然音体系到一级关系转调与和弦外音; 音乐分析——十八、十九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多声部音乐作品。曲式结构包括乐段、二部曲式、单三声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 |
820 | 中外美术理论研究 | 中外美术史与观念史、中国古代画论及绘画语言研究等领域。 |
821 | 电子电路 | 包括线性电子线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子线路。 主要内容: 一、线性电子线路(模拟电路):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伏安特性及其电路分析方法;放大器基础性能指标(输入、输出电阻、增益),基本组态;差分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及其应用;负反馈放大电路等。 二、数字电子线路:逻辑代数及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门电路及其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设计;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分析方法,应用设计;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含施密特触发器、单稳电路、多谐振荡器、555定时器及应用),ADC、DAC原理及其应用。 |
822 | 微机原理与接口电路设计 | 包括微机原理、接口技术电路设计。主要内容: 1、微机原理:分析一般微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8086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想,分析单片机等各种微机和接口芯片的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线时序、存储结构、寻址方式、中断系统、输入输出接口技术、计数器/定时器系统、数据传输方式特点、串/并行通讯系统,运用汇编语言实现对CPU的编程控制和接口驱动程序的编写。 2、接口电路设计:运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分析和设计微机系统的接口电路,并根据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其工作逻辑,基于x86微机控制系统,编写基本的汇编驱动程序。 |
823 | 工程力学 | 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形变问题等。主要内容: 1、静力学:物体受力分析,物系平衡问题分析与求解。 2、运动学:点的运动与合成问题;物体的基本运动分析,平面运动问题分析与求解。 3、动力学:质点和刚体的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 4、物体的变形(轴向拉压、剪切、扭转)与应力分析。 5、梁的弯曲问题(内力分析、应力分析与变形问题)。 6、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压杆稳定性问题分析及求解,动载荷条件下的强度与变形问题。 |
824 | 机械制造基础 | (1)工程材料的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铁碳合金相图,钢的热处理,常用工程材料。铸造、金属压力加工工艺基础、工艺技术及装备。 (2)金属切削基本要素、金属切削过程、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和各种金属切削方法。工件的定位和夹紧原理、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加工质量,影响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尺寸链理论和装配尺寸链,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组成、自动生产线和柔性制造系统。 (4)激光、电火花等特种加工技术原理及工艺路线;MEMS加工工艺与器件制备。 |
825 | 高等代数 | 行列式、矩阵、线性空间、线性映射、多项式、特征值、相似标准型、二次型、欧氏空间。 |
826 | 物理化学 | 热力学定律(含多组分体系,电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和平衡(含热化学、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化学动力学(含电化学动力学),胶体与界面。 |
827 | 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 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分子光谱、原子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色谱、电化学分析、数据分析。 |
828 | 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 | 1.流体流动基础:流体的重要性质及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流体静力学及其应用;流体流动的总衡算方程的应用;动量传递与流动阻力的概念,流体流动的微分衡算方程及其简单应用(包括管内层流与湍流);量纲分析及管流阻力计算;当量直径的概念;边界层基本概念;管路计算与流量测量。 2.流体输送机械: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工作点、流量调节以及安装、选型和操作要点;往复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特性;常用液体输送机械的性能比较;离心通风机的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及其选用。 3.流体与颗粒间的相对运动:颗粒与颗粒床特性;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的原理和操作;过滤分离原理与设备;机械法分离设备的特点及其选择。 4.传热过程:传热概述与能量方程;热传导分析;对流传热机理及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的理论分析;量纲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强化;换热器的分类、结构与选型。 5.传质过程基础:传质概论与传质微分方程;气体和液体中的稳态分子传质;对流传质的类型和机理;对流传质系数的求取方法。 6.气体吸收:气体吸收的分类与应用;气体吸收的平衡关系;气体吸收速率方程式;低组成气体吸收的设计型计算;解吸的分类及气提解析的简单计算。 7.蒸馏:蒸馏的分类及适用场合;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特殊精馏。 8.气液传质设备:塔板的类型与性能评价;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与操作特性;填料的类型与性能评价;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9.固体物料的干燥:干燥操作的分类与特点;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湿物料中的水分性质、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
829 | 材料科学基础 | 涉及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材料科学基础,具体包括:原子结构与键合;固体结构;晶体缺陷;固溶体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非晶态结构与性质;高分子链结构和晶态结构;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高分子分子链运动及其弹塑性;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二元系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高分子合金及高分子相容性;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三元相图。 |
831 | 分子细胞生物学 | 该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及最新研究进展。 |
835 | 环境科学导论 | 与环境科学最密切相关的生态学基础;人口问题与环境;全球性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机制;大气的污染;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海洋污染;固体废物的危害;生物安全与外来生物入侵;能源与环境;粮食问题;土壤污染;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噪声的控制;环境法规与可持续发展。 |
836 | 环境工程学 |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计算内容。 |
840 | 普通生物学 | 涵盖细胞、动物、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遗传与变异基本机制;生物进化基本原理;生物多样性进化及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的基础知识。 |
844 | 自动控制原理 | 包括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主要内容: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简化和相互转换,数学模型形式主要包括:传递函数、微分方程、状态空间、离散时间模型等。 2、控制系统的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参数与性能指标间的关系。主要考查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频率特性分析、可控性和可观性分析,以及简单非线性和时变系统的分析。 3、控制系统的校正:根据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采用恰当方法,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主要考查时域法、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极点配置与观测器设计。 |
847 | 信号与系统 | 1.信号与系统概念: 主要包括信号的定义及其分类;信号的运算;系统的定义及其划分;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及特征等。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包括连续时间系统采用常系数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线性时不变系统通用微分方程模型;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划分和求解;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卷积的定义,性质,计算等。 3.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主要内容有离散时间信号的分类与运算;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单位样值响应;离散卷积和的定义,性质与计算等。 4.拉普拉斯变换S域分析、极点与零点: 包括L变换及逆变换;L变换的性质;线性系统L变换求解;系统函数与冲激响应;周期信号与抽样信号的L变换,系统零、极点分布与其时域特征的关系;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和零、极点的关系;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响应;一阶系统,二阶谐振系统的S域分析;以及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等。 5.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变换分析: 主要包括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典型序列的Z变换;逆Z变换;Z变换的性质;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差分方程的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构成等。 6.傅里叶变换: 主要内容包括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和典型周期信号频谱;傅里叶变换及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函数;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定理;能量信号,功率信号,相关等基本概念;以及能量谱,功率谱,维纳-欣钦公式等。 7.傅里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滤波、调制与抽样: 主要内容包括利用系统函数求响应,无失真传输,理想低通滤波器,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佩利-维纳准则,调制与解调,带通滤波器的运用,从抽样信号恢复连续时间信号,脉冲编码调制,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从综合业务数字网到信息高速公路。 8.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主要内容有信号流图的概念,性质,运算及梅森公式;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与求解,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与求解等。 |
849 | 光电子技术 | 1.激光原理与技术,特别是固体与光纤激光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相关参数计算。 2.包括液晶显示在内的平板显示原理与技术。 3.半导体光电子方面: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激光器以及光电探测的基本原理,光电效应的基本内容,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光电池、光电倍增管的基本计算(直流特性)。 4.光纤方面:光纤的损耗、色散特性,单模光纤,光纤特征参数的测量,光纤无源器件及有源器件(耦合器、滤波器、隔离器、光纤放大器与激光器)。 5.光调制方面:①晶体光学基础,折射率椭球,单轴晶体,双轴晶体,双折射;②声光调制,拉曼奈斯衍射,布拉格衍射,声光调Q;③电光调制,半波电压,电光调Q;④磁光调制,天然旋光,磁光偏转,光隔离器。 6.光电成像器件方面:摄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MOS图像传感器。 |
850 | 普通物理学(含热、力、光、电) | 1.力学部分 (1)质点运动学:直角坐标系与自然坐标系中质点运动的描述; (2)质点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守恒定律;角动量定理和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3)刚体力学基础: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转动惯量的计算;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守恒定律;定轴转动中的功和能;刚体平面平行运动; (4)振动与波:简谐振动的描述;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简谐振动的能量;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波的能量;波的干涉与驻波。 2.热学部分 (1)气体动理论:平衡态与状态参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理想气体系统的能量均分原理与气体的内能;麦克斯韦分布律; (2)热力学基础:热力学过程:等温过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绝热过程、多方过程、循环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 3.电磁学部分 (1)静电场:电场强度及其计算;电场中的高斯定理及其应用;电势及其计算;导体的静电平衡;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电容器及其电容;静电能与电场能量; (2)真空中的稳恒磁场: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定律;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伦兹力; (3)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基本定律;磁感应通量的计算;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自感与互感;磁能。 4.波动光学部分 (1)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薄膜干涉; (2)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光栅衍射; (3)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状态;马吕斯定律;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布鲁斯特定律。 |
851 | 戏剧影视艺术理论与评论写作 | 戏剧影视艺术理论与评论写作等课程的基本知识。 |
852 | 材料力学 | 内容包括应力、应变基本概念,杆件拉压与扭转问题,梁的平面弯曲问题,简单超静定问题,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强度与刚度分析,复杂应力状态分析等。 |
861 | 语言学 |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 |
866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867 | 数字经济专业基础 |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消费者、生产者与竞争性市场,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要素市场,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信息、市场失灵与政府政策。 数字经济的定义、重要性与发展现状,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数据要素,数字化服务,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具体举措,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
868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统计量及其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基础等。 |
870 | 流体力学 | 1、流体的基本概念。 2、流体静力学。 3、流体控制体的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伯努利方程。 4、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5、管内流动:管内层/湍流;雷诺应力;管流系统计算。 6、外部流动:内/外流区别;边界层流动;外流流动计算。 |
873 | 德语综合 | 作品分析、德语国家文化历史知识等。 |
875 | 海洋地质学 | 海洋地质学研究目的、意义、发展简史和新进展;海洋地质学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海洋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工作方法(如外业调查技术和实验室分析测试方法);各海洋沉积环境下的水动力作用特征及其沉积作用规律;海洋地球系统中各圈层的形成发展演化及其内外动力的相互作用机制,特别是它们耦合作用对形成各种矿产资源和环境生态影响的内在关系;海洋地质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实际海洋地质科学问题。 |
877 |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 固体物理、半导体材料的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能带理论载流子输运特性、半导体材料的物理特性。微电子学中半导体器件基本原理、物理机制和特性,包括PN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 |
878 | 国际税法学 | 国际税法基本理论;非居民境内所得征税;居民境外所得征税;国际税收协定;防止国际逃税与避税;国际税务合作与争议解决。 |
880 | 东南亚概论 | 东南亚的基本情况(包括文化、政治和经济等),重要时政、政治动态以及地区经验的综合考察。 |
899 | 知识产权综合 | 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实务。 |
901 | 概念性快速建筑设计(3小时,自带工具) | 考试时间3小时。 建筑设计考试内容范围: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 规划设计快题考试内容范围:面积一般不超过100公顷的各种类型的规划设计或城市设计。 考生可携带笔类(钢笔、针管笔、勾线笔、铅笔、马克笔、炭笔、水笔、高光笔)、刀具类(小刀、美工刀)、辅助工具类(尺子、圆规、铅笔刀、橡皮、胶带、工具袋); 考生使用考场提供的A3绘图纸创作,无须自带纸张。 |
903 | 设计基础(3小时,自带工具) | 考试时间3小时。 ①以本专业本科阶段所学习的造型基础、构成基础原理为基本内容,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②根据专业基础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所报考的专业方向进行基础性专题设计。 考生可携带笔类(铅笔、黑色钢笔/水笔、马克笔)、辅助工具类(直尺、三角尺、圆规、橡皮); 考生使用考场提供的A3绘图纸创作,无须自带纸张。 |
912 | 造型基础(3小时,自带工具及纸张) | 考试时间3小时。 该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报考(01)中国画方向和(04)书法研究方向的考生可携带画板/画毡、毛笔、墨汁、辅助工具类(砚台、水桶)、4尺对开宣纸; 报考其它方向的考生可携带画板、笔类(铅笔、炭笔)、橡皮、4开素描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