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本科生 > 本科专业介绍 > 正文
中医学 | 传承千年文化 弘扬仁心仁术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4日 点击量:

1.本专业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请对这个专业做个简要介绍。

中医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各种医学不断产生又不断消亡,唯有中医学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体系,历经风雨不倒,不断发展完善,为中华民族繁衍壮大做出巨大贡献。即使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当下,中医依然以其显著疗效和独特魅力,在越来越多国家掀起了经久不息的“中医热”。甚至在有的领域,中医学远远走在了现代医学的前面。中医最可贵之处是“治未病”,调节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最突出的是注重整体的理念,中医解决了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

目前中医学专业是从属于医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中医学专业方向主要有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康复医学、针灸推拿等。


2.从学习这个专业的角度来说,该专业研究的是什么,本科阶段主要学习哪些基础课和专业课程?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医学科学。

我校中医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包括中医和西医两大类,课时比例大概是6:4。中医专业基础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温病学、医古文等。西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中医专业课程包括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西医专业课程包括西医诊断学、医学影像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西医妇产科学、西医儿科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等课程。此外还有公共基本课程、实验类、人文类、美育通识类课程等。学生前四年在校园内上理论课,结合校外医院的见习。第四学年第2学期需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的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第二阶梯考核。第五学年在附属医院进行50周的毕业实习。


3.我校开设这个专业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特色是什么,与其他同类高校的不同之处或优势在哪里?

我校中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科研基础,毕业后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合格中医师,并为他们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目前全国招收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院校,除了专门的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还有部分综合性大学、西医院校。厦门大学中医学专业创办于1956年,当时主要是从事海外华侨的中医成人教育,至今累计为东南亚、台港澳、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两万余名中医人才,对中医在海外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12年招收中医学硕士研究生;2016年开设马来西亚分校,首批即设中医学专业,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中医人才。2023年中医学通过教育部国家本科专业认证。

我校中医学专业借助厦门大学学科综合、开放办学的优势,强调学科交叉融合,重视传统中医的传承,同时吸收西医的知识技术,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不断推进中医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可以到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附属中山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成功医院、附属龙岩中医院、厦门市中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见习和实习。2024年在全国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第二阶梯考核(全国中医水平测试),我校大四年级本科生全员参加,获得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全国双第一的好成绩。


4.这一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有哪些,具体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中医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是作为执业医师在各级医疗机构(如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等)从事中医学相关的临床医疗工作,也可在各级医学科研院所、医学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还可在相关政府部门(如卫健委)、企事业单位(如医院、药企、新闻出版部门等)从事中医药相关的管理、交流、传播、营销等工作。既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也可以创业开设门诊部等。

我校中医学专业近几年升学率占50%(其中保研20%左右)。直接就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5.要学好这一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报考时应注意什么?

中医学建立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现存的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对于刚接触中医文化的学生来说是玄而又玄、晦涩难懂,有大量的东西需要记忆、揣摩、体会、心悟、实践。一个优秀中医的成长成才之路是漫长艰辛的,因此只有具备坚定的中医信念和一定的中医悟性,能够潜心钻研,中医之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要发展好中医,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纵观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温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惟有秉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教师寄语:几千年来,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护身符。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因受中医典籍启发找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医药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Top